开启辅助工具

包头市残疾人联合会

当前时间
 
设为首页 | 收藏本站

【科普】记忆力发展有哪些规律

73

宝宝走在路上,突然指着一个大门口的小斑点狗兴奋地嚷了起来:“我昨天还看见这只小花狗了。”事实上,他看到这只小狗是两个星期前的事情,尽管如此,他确确实实清楚地记住了这只可爱的小狗。一路上,他还记起了两个星期前遇见的很多事物,尽管他的记忆有些混乱,甚至把一个星期前、三个星期前看到的事物也都揉在了一起。如果再给他一些小小的提示,会帮助他回想起了越来越多的事情。

其实,所有孩子记忆力都会这样表现出与成人截然不同的一些特色。


图片


记忆力发展进程


0-7个月:短暂记忆周边事物

孩子最早的记忆是对妈妈喂奶姿势的记忆,只要妈妈把宝宝抱成固定的喂奶姿势,他就会做出寻找乳头的动作。


7-9个月:能想起不在眼前的事物

妈妈、爸爸以及其他许许多多事物都已经印在了宝宝的脑海里,无需任何具体的提示就能想起他们。


9-12个月: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模仿

宝宝的活动记忆能力开始发育,他的大脑已经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发生在他面前的事情。


1-3岁:有了长久记忆

随着脑容量的增加,1岁尤其2岁以后宝宝的记忆力开始迅速增强,已经能够长久地记忆他经历的一些事情以及他接触到的事物。


3-6岁:重复记忆

对鲜明、生动、有趣的事物非常感兴趣,重复多次后,往往能够不费力地记住相关事物。这个时期的宝宝以无意记忆为主,有意记忆正在发展;形象记忆为主,词语逻辑记忆正在发展;意记忆效果优于机械记忆。


图片


3岁前的记忆发展


虽然我们几乎很难记起3岁前的事,但并不等于没有记忆,只不过它的发展有自己的特色:


特色1:以无意、机械、形象记忆为主

孩子对事物的认识和记忆,往往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。因此,这时候的记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,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,甚至你让他记什么,他就记什么。

因为大脑还未发育完全,理解能力较差,当孩子对记忆的事物不了解时,就只会死记硬背,进行机械记忆。这就是为什么他可能会很多歌曲和儿歌,但是对歌词和儿歌的意思并不理解的原因。

孩子在学会说话之前,记忆就像在照相,所记忆的内容大多是事物的形象。因此,直观、形象、有趣味的事物往往能够吸引他的兴趣和注意力,让他自然而然就记住了。


特色2:容易受情绪影响

3岁前孩子的记忆富有情绪色彩,特别容易记住那些令他愉快或悲伤的情景或事物。在听故事、儿歌时,往往特别容易记住其中最有感情的那些句子,还有一些形象生动的词语,都能引起情绪上的反应。


特色3:记得快,忘得快

记忆的内容在头脑中保留时间较短,一般不会超过一年。据研究表明:孩子见过的事物重新出现在眼前时,1岁以内只能认得几天以前的事物;2岁左右只能认得几个星期以前的事物;3岁左右可以认得几个月以前的事物。见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,1岁以内不能回忆起来;2岁左右可以回忆几天以前的事;3岁左右可以回忆几个星期以前的事。所以,几个月不见爸爸,就可能忘记了爸爸的模样,把爸爸当成了陌生人。


特色4:随意,还不精确

3岁以内的孩子记忆没有目的性,凡是感兴趣的、印象鲜明的事物容易记住。但回忆的精确性较差,往往是片段的、不完整的,常常会出现丢失细节、颠倒时空或者将人物事件与时空随意组合等情况,比如把梦里的事说成昨天发生的。


图片


3岁后的记忆发展


到了幼儿期,孩子的记忆一方面是无意记忆、机械记忆、形象记忆继续发展,而且达到相当高的水平;另一方面有意记忆、意义记忆和语词记忆逐渐发展,并且开始出现记忆的方法,孩子的记忆开始有了质的飞跃——


特色1:开始主动的有意记忆

4岁后,孩子开始能够有意识去记住一些东西。在开始阶段,有意记忆还是比较被动的,需要成人为他们提出记忆任务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他们逐渐能够自己提出记忆目标,主动地去记忆。这也是孩子开始任何一种有意学习的基础,更是他们进入小学所必须的能力。


特色2:理解了更易记

孩子在记忆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理解,并把记忆材料加以系统化。对理解了的事物,记忆效果要好,背一首儿歌就比古诗容易。而且孩子对理解了的内容记忆保持的时间也较长。


特色3:形象记忆占优,证词记忆开始发展

即使孩子已经会说话了,但在整个幼儿期,根据具体形象来记忆仍然占主要地位。随着语言的发展,孩子开始通过词语的形式来记忆,能够记住老师、家长口授的知识、要求,但只有语言在大脑中与形象相结合,效果才会比较好。


特色4:记忆策略开始形成

记忆策略包括对记忆的计划和使用记忆的方法。当需要记忆时,每一个人都会采用某种方法,帮助自己记得更牢。


图片


研究表明,5岁以前的宝贝基本上没有什么特别的策略。因为这时候,他们在大部分时间里还在进行无意记忆。在幼儿园里,老师在教小朋友们背儿歌时,常常会使用到复述策略,带着小朋友们逐句反复诵读,而孩子们也会在这样的重复中逐渐记住儿歌。但是,这只是宝贝的被动行为,他们很少能够为了记住儿歌而自发地去重复。


而过了5岁,很多孩子开始能够自己使用这种复述策略了。在跟着老师一起读儿歌时,跟着念了一句后,会自己再小声地重复一遍,这就是他们在使用复述策略帮助自己记忆。


到了7岁左右,有一些孩子学会了一种更高级更有效的策略:组织。如果给孩子一张图画,要求他们记住里面的东西,他们在记忆时所做的很可能不仅仅是重复。有一些孩子会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记,比如先记住“花——草——树”,再去记“猴子——狮子——梅花鹿”;而另外一些孩子可能会以另一种形式进行组织,比如分别记住“猴子在树上”和“梅花鹿在吃草”等。可以看出,无论以哪种形式去组织,孩子通过使用这种策略极大地减少了所需要记忆的单元,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记忆成绩。


文章分类: 中心动态
分享到:
中国残联微信公众号       包头市残联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