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市康复中心】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社交特点231
![]() ![]() 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很“务实”,与别的孩子打交道的时候,并不是对自己的同龄伙伴感兴趣,而是看上了别人的玩具或其他物品。10个月之前的婴儿,即使在一起,也只是把对方当作活的玩具和物品看待,交往的方式是互相撕扯,或咿咿呀呀地说话。 因此,在孩子1个月以前,家长主要要注意多满足宝宝想听、想看的欲望以及留意宝宝对照顾者的表达方式,如逗他、抱他、对着他微笑,做出点头、摇头的响应。到了六七个月,宝宝开始认生的时候,家长可以先让宝宝从熟悉住家附近的环境开始,每次出门时跟宝宝介绍周围的环境,让他慢慢地熟悉外在世界。 这时的孩子已经能对同伴行为做出反应,但常常试图去控制对方的行为,或者是“模仿秀”。比如,第一个宝宝因为不小心碰着了自己而大哭起来。这时,第二个宝宝“同命相怜”、“触景生情”,也跟着哭起来,第一个宝宝看见第二个宝宝跟着他哭起来,似乎觉得挺好玩,自己的哭声就更大了。由此,宝宝之间开始了直接的相互影响和接触,产生了简单的社会交往。 宝宝会走会跑以后,社会交往变得丰富复杂了,模仿行为已经普遍出现,并且有互补或互惠的角色游戏,比如一个逃,一个追;一个藏,一个找。他们在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时,也会伴有消极的行为,比如打架、揪头发、抓脸和争玩具等。 这时候宝宝的社交也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助,父母可以邀请一个与宝宝同龄的小伙伴来玩。玩的时候,宝宝们也许会你推我一下、我拉你一下,这都是宝宝社交中很正常的事,做妈妈的不必太在意。如果宝宝对小朋友玩他的玩具表示抗议,暂且不要去理他。假使两个宝宝为了这个玩具吵闹起来,你可以给他们介绍一样新玩具来引开宝宝们的注意力。 无所用心的行为,孩子似乎并不想游戏,碰上有吸引力的玩具或事情才做一做。 单独游戏,独自一人摆弄玩具,毫不关心他人的行为。 旁观,绝大部分时间在观看某一群孩子的游戏,且常常对被观察者提出问题,但自己并不参与到游戏之中。 平行游戏,小伙伴一起做游戏,但各自摆弄自己的物品,很少相互交流。 联合游戏,小伙伴一起做游戏,有交谈,有时还互相借用玩具等,但并不能围绕同一目标分工或组织。 合作游戏,小伙伴们为着某些共同的游戏目标而在一起游戏,彼此分工、合作,有一定的组织性。 关注 包头市残联 长按二维码 获取更多信息 来源:包头市残疾人康复中心
文章分类:
中心动态
|